走进东营区
 地域位置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 
 人口状况 
 经济发展 
 社会事业 
 民俗节庆 
 民族宗教 
 吕剧故乡 
 城市建设 
热点文章
吕剧故乡

【吕剧起源】  吕剧是由山东琴书发展而成的地方剧种,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据《黄河志》记载,约1887年前后,吕剧创始人时殿元到被称为“戏窝子”的菏泽地区学习琴书演唱技艺,并成立琴书班社“同乐班”。 1900年古历十二月初,同乐班将角色、道具简单的琴书段子《王小赶脚》经过排练改为化妆演出,因演出《王小赶脚》时是以“驴”为道具,群众就把同乐班称为“驴戏班”。时殿元感到此名不雅,每到一处首先声明唱的是“化妆扬琴”。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对吕剧进行改革期间,一直沿用“化妆扬琴”、“跑驴戏”、“捋戏”等习惯叫法。1952年,时任省文化局局长的王统照同志取我国古音乐十二律中“六吕”之“吕”字,称为“吕剧”,喻其有“黄钟大吕”之声,又能谐民间“跑驴戏”、“捋戏”等音,得到大家的赞同。以后挂牌演出时便开始称吕剧。
    【剧种特色】  吕剧是由说唱艺术山东琴书经过“拉地摊坐唱”,衍化为按故事中人物分扮角色,依照戏剧样子化妆演出后经过不断完善、提高,才发展成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戏曲,并成为山东省的代表剧种。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为研究我国民间艺术发展规律提供了活资料。吕剧的唱腔婉转、优美、通俗易懂,主要伴奏乐器坠琴,音色和韵味独特。它融大雅、大俗于一身,群众基础深厚,素有“拴老婆橛子”之称。许多传统剧目,至今还保留着深刻的时代印记,对研究齐鲁民俗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主要作品】 近几十年来,吕剧涌现出了一批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现代戏剧目,现代戏《李二嫂改嫁》、《石龙湾》、《苦菜花》、《补天》、《潮涌黄河口》、《马书记上任》等,分别拍摄成电影或电视片,并到北京及全国各地演出,受到了专家和广大观众的赞扬。1962年时克远、李同庆晋京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彭真、徐特立、罗瑞卿分别汇报演出吕剧《姊妹易嫁》、《逼婚记》、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
    【当代吕剧名家】
    一、郎咸芬
郎咸芬,山东潍坊市人,生于1935年,山东省吕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第一至五届、七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 表,山东省六至八届人大常委,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全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郎咸芬1951年考入潍坊特别市文工团,1952年调入山东省吕剧团。她表演朴实诚挚、热情洋溢,嗓音清亮淳厚,唱腔委婉舒展、含蓄深沉、韵浓情重。数十年来她在吕剧舞台上先后塑造了众多不同时代、不同年龄和不同身份等光彩照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尤其是她在《李二嫂改嫁》一剧中的表演,真切感人,生活气息浓郁,曾令成千上万的人们为之痴迷。此剧唱遍齐鲁大地,风糜大江南北,其中的许多优美唱段被传唱至今而不衰。她曾在山东及华东戏曲会演中获奖,1990年获中央广播电视部首届“金唱片奖”。1986年她以中国戏剧、电影艺术家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率团出访澳大利亚、新西兰。数十年的艺术实践使郎咸芬在吕剧界独树新帜,以其朴实自然,真挚感人的艺术表演风格自成一家,在吕剧发展史上留下了熠熠闪光的一页,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戏剧表演艺术家。
    二、刘梅村
刘梅村 (1914一1977),山东济阳县人。他早年求学于山东省立戏剧学院,先后完成了音乐和戏剧两个专业的学习。1952至1953年,任山东省歌剧团第一副团长,省吕剧团团长,党支部书记等职务。刘梅村知识渊博,在吕剧的改革创新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振兴和发展吕剧艺术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他的领导下,省吕剧团的思想建设和艺术建设取得了丰硕的业绩。十几年中,剧团参加了赴朝慰问志愿军等重大演出活动,在华东和山东省戏曲会演中获得多项奖励,曾多次晋京演出,并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陶铸、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借年》、《两垅地》先后被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香港华人影业公司拍成电影艺术片,使吕剧成为全国有影晌的剧种。刘梅村非常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他曾采取多种有益的举措,使许多艺术家脱颖而出,涌现出了如郎咸芬、林建华、张斌、李岱江、王俊英、李渔等一大批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艺术人才为吕剧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张斌
张斌(1929-1968),原名张传芳,山东宁津县苏庄人,著名吕剧作曲家,曾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山东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张斌自幼家境贫寒,四岁丧母,跟随会唱河北梆子的祖父及四叔生活。六岁时便随祖父外出搭班卖艺,风餐露宿,四处飘泊,受尽艰辛。生活道路的坎坷,培养了他刚直不阿、自强不息的性格,同时也接受着民间艺术的熏陶。1947年,他积极报名参加了解放战争的支前工作,跟随部队转战南北。由于工作出色,在前线荣立二等功,并在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9年3月,参加渤海一军分区文工队从事音乐工作,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他那种忠于事业,积极探索,勇于改革,致力创新的精神却是永存的。他一生默默耕耘,执着攀登,锐意进取,为吕剧艺术的继承、改革、发展建立了丰硕的业绩。
    四、尚之四
尚之四,山东平度城关镇尚家疃人,生于1921年,著名戏曲导演,省政协四、五、六届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山东剧协(第三届)副主席、顾问,山东导演协会顾问,山东省文化厅艺委会委员。尚之四知识丰厚,多才多艺,兼导演、编剧,集曲、舞美设计和演员于一身,尤以导演艺术最为精湛。40余年来,他曾导演了包括吕剧、歌剧、京剧等剧种的五十余个剧目。1952至1956年他在省吕剧团期间,先后导演的《李二嫂改嫁》、《光明大道》、《借年》、《刘海砍樵》、《龙凤面》、《打金枝》、《挑女婿》、《翠香记》、《双生赶船》、《蓉花记》等十几个优秀剧目,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观众的喜爱,成为久演不衰的吕剧保留剧目。在省戏研室期间,他导演的柳子戏《孙安动本》、《玩会跳船》、《张飞闯辕门》,山东梆子《墙头记》、《玉虎坠》、《万家香》,京剧《奇袭白虎团》多次晋京演出。1981年他重返省吕剧团后.指导排演了《亲事》等优秀剧目。离休后仍心系吕剧事业,在许多剧目中担任艺术指导,为吕剧的振兴和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五、刘奇英
刘奇英 ,山东莒南县人,生于1922年,国家一级编剧。刘奇英于1949年参加新海连特区文工队。此后曾在临沂地区文工队、山东省文化局戏曲工作组从事文艺创作。1952年后,开始从事吕剧创作。几十年来,他先后创作、改编、整理(包括与别人合作)吕剧传统剧目和现代戏共二十余部。其中,现代戏《李二嫂改嫁》曾获文化部剧本奖,《光明大道》获华东地区戏曲会演剧本奖,《沂河两岸》、《丰收之后》、《凤凰山》、《亲事》获山东省剧本奖。许多传统剧目如《双生赶船》、《彩楼记》、《王二姐思夫》、《王小赶脚》、《婴翠》等演出后,也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
    六、李岱江
李岱江,山东莘县人,生于i933年,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分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员。1953年3月,李岱江调入山东省吕剧团,在基本功、表演和唱腔等方面得到田菊林、李海亭、尚之四、刘梅村、张斌等人的精心指教,使他在吕剧艺术表演中取得了突出成就。数十年来,他在《借年》、《小姑贤》、《借亲》、《穆桂英挂帅》等吕剧剧目中塑造了众多鲜活的舞台艺术形象。他主演的《借年》、《借亲》、《逼婚记》等剧目,曾先后晋京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李岱江广采博取,积极探索,以其纯净的嗓音,清晰的吐字,流畅的行腔,确立了吕剧小生声腔的行当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演唱艺术风格。李岱江以卓越的艺术表演才能和突出成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广大群众的喜爱,曾被中央广播电台誉为“吕剧三杰”之一。1989年10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嘉奖令,对他在吕剧艺术工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予以表彰,1993年由国务院颁发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七、林建华
林建华,原名林均凤,山东省文登市林村人,生于1931年,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1953年,林建华调山东省吕剧团专攻青衣、老旦。1954年参加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小姑贤》中饰李荣华、《井台会》中饰兰瑞莲,获演员二等奖。1956年参加山东省第二届戏曲会演,在现代戏《迎春曲》中饰周爱玲,获演员一等奖。林建华是吕剧第一代李二嫂的扮演者,她所扮演的《穆桂英》中的佘太君、《红嫂》中的红嫂、《小姑贤》中的李荣华、《王宝保借当》中的春兰、《王小赶脚》中的二姑娘等一系列角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表演含蓄,举止端庄优雅。舞姿简洁优美。她戏路宽广,尤其擅演青衣、花旦、老旦。她素以唱工戏著称。嗓音清亮脆美,甜润柔和,高低俱纯,刚柔兼备,运用自如,她努力吸收学习兄弟剧种及曲艺等演唱艺术的精华,逐渐形成了吐字尖团分明,行腔委婉流畅,韵味醇厚隽永的独具风格,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广大观众中颇负盛名。
    八、李渔
李渔,字元亮,山东高密县人,生于1932年。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戏剧家协会艺术委员,山东音乐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文化厅艺术委员,山东威海吕剧研究会特邀顾问,国家一级作曲。李渔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不断探索,坠琴演奏技法渐趋精湛,遂成为全省著名的坠琴演奏家。在伴奏实践中,他在突出模拟唱腔,滑音独特等坠琴伴奏特色的基础上,又归纳总结出“托、拖、拉、带、垫、包、打、颤、抖”等坠琴伴奏技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李渔不仅在坠琴伴奏中具有精深造诣,而且在吕剧作曲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4至1975年的20余年中,先后在《借亲》、《姊妹易嫁》、《红嫂》等数十出吕剧优秀剧目中担任音乐设计。其中,他创作的许多唱腔如“马大保喝醉了酒”、“熬鸡汤”、“革命情谊深似海”、“晨鸡高唱天将亮”等,堪称吕剧唱腔中的精品,被广泛传唱至今,倍受群众喜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吕剧艺术之中,为吕剧的振兴与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