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公开信息内容
关于东营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索引号: 1102-03_A/2015-0415002 公开目录: 计划总结 发布日期: 2015年01月19日
主题词: 发布机构: 发展和改革局 文    号:
 

关于东营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5119日在东营区

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东营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王敬之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提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区上下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扎实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扩投资、促改革、惠民生,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坚持抓项目、促转调,经济发展跨上新台阶。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60项重点工程和4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年度任务,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初步统计,201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09亿元,增长12.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3亿元,增长16%完成进出口总额14.6亿美元,增长10.4%;实际利用外资5466万美元,增长8.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6.5亿元,增长12.1%;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4亿元,增长10.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9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910元,分别增长9.6%、11.7%。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由年初的3:45.1:51.9调整到4:43.9:52.1现代农业进一步壮大,全年新增标准化蔬菜基地5000亩、水产养殖基地2000亩、畜牧养殖区19.2万平方米,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36个,龙头企业达到83家,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发展到45家和215家。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13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1503亿元,增长15%,6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规模以上石油装备企业达到57家,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8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0项,占全市的63%,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28%。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仓储物流、软件信息、科研服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企业达到1129家;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48家,服务业投资占到全区总量的58.1%金融业实现在地统计,辖区银行分支机构发展到22家,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金融机构发展到16家;企业非主营业务剥离、培育企业92家,超出市级任务42家,全市排名第一位。

(二)坚持强建管、促统筹,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修订完成六户镇总体规划,编制牛庄镇镇区改造规划、燃气专项规划等规划14个,编制史口镇镇区、龙居生态林场等区域性详规5个,城乡规划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施小城镇建设项目18个,镇区建成区面积达到9.5平方公里,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10个,惠及44个村的9411户居民。旧城拆迁片区全面转入规划建设阶段,新区北部、沙营城市综合体等6个地块开工建设,钢木材市场、文汇机关片区等5个地块正在进行开工准备。1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列入全省棚户区改造计划,新开工项目10个,在建住宅楼1.17万套。城乡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投资900万元,打造城管示范街6条;投资5500万元,建设城乡社区服务中心6处;投资4500万元,维修改造居民小区143个。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化“大城管”管理模式,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农村环境卫生全部交由环卫企业管理,城乡垃圾实现了一体化收集处理,建立起了城乡一体化管理服务新格局。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累计投资1.01亿元,实施重点环保工程13项,各类废气处理和回收建设改造项目建成投用;投资2.5亿元,完善提升三大生态林场,实施东青高速公路、庐山路等6条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建设东营森林乐园二期、测井公园等城市公园,绿化城市裸露土地47.5万平方米,全年累计植树210万株,新增绿化面积1.6万亩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境面貌进一步提升。

(三)坚持抓改革、促开放,科学发展增添新活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承接落实上级取消下放审批事项,全区行政审批事项由334项精简为211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5.2大力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和卫生计生部门整合,全区精简议事协调机构175个,推动了政府机构职能转变和效能提升。深化财税和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展开“营改增”工作,对区级“三公”经费预算和38个部门预算向社会全面公开。在全市率先推行征地补偿安置费用预存制度,保证了征地补偿安置费及时足额到位。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179个村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确权土地26.94万亩;成立区、镇两级农村土地流转中心,累计流转土地9万余亩。探索实施养老院“公建民营”机制改革试点,完成文汇街道敬老院试点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实现了工商注册便利化,全年新增市场主体8297家,增长26.1%。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全区新增进出口资质企业40家,累计达到305家;大力实施“百展计划”,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出口企业市场遍布70余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境外投资1.3亿美元、增长18%,完成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2亿美元、增长33%;以石油装备为特色的服务外包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完成离岸执行额4780万美元,占到全市的60%。

(四)坚持惠民生、促和谐,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理念,加大投入力度,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支出达到21.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5.1%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5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66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面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乡医保财政补助、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残疾人生活救助、老年人生活救助等各项社会保障标准,建设农村幸福院30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7处,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570套。发挥区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在全市率先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连续四年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完成全区8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造工程和7所基层幼儿园配套工程。深入实施卫生强基惠民工程,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处、镇卫生院4处和村卫生室23处,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3处、村卫生室7处,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彩色B超、健康服务流动车等设备,125个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发放运行补贴,实行门诊“六免十减”、病房“五免十五减”优惠政策。合理安排育龄群众二孩生育,单独两孩政策稳步落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重大疫情防控,群众健康得到保障。扎实开展城市公共安全提升年、生态环境整治提升年和乡村文明建设提升年三大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切实加强社会治安、食品药品监管、应急管理等工作,人口计生、广播电视、民主法制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总的看,我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一些指标增速放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没有达到年度预期目标。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城乡在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居民收入等方面差距较大。社会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这些矛盾和问题,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2015年发展环境和主要预期目标

(一)发展环境。从国际国内形势看,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2015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2015年我国经济将迎来“政策红利”真正开启的一年。从省市环境看,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叠加交汇,各种发展要素汇聚,特别是市委、市政府赋予了我区打造全市最大最强增长极的重任,为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依然较多。世界经济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国际油价大幅下滑,对我区石油化工、石油装备等产业及财政收入带来严重影响,2015年的价格走势难以预计,使我区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积极加以应对。

(二)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按照十二五既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结合阶段性任务和工作重点,2015 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区生产总值增长9%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5%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左右;

——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适度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5‰以内;

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

三、完成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实施黄蓝战略的重要一年。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准确研判,趋利避害,顺势而为,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着力需求驱动,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坚持把扩大需求作为战略基点,上项目、促消费、扩外贸,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施重大项目梯次发展策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筛选论证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促进石化与石油装备产业链延伸、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提升、民生改善。充实调整项目储备库,确保常年储备项目100个以上、成熟项目30个以上。深入实施市民增收工程,落实创业富民政策,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巩固扩大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抓好揽翠湖温泉旅游度假区、利丰温泉旅游度假村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服务消费。鼓励社会力量进入社会办医、养生养老、护理疗养、健康体检等领域,扩大日间照料中心、敬老院的覆盖面,着力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便民消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大宗商品网上交易,促进消费规模扩大、结构升级。全面落实促进外经贸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争创出口名牌,支持科瑞、森诺等骨干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努力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二)着力结构调整,切实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力求经济发展速度更快、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后劲更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打造服务中心城的农产品基地。力争年内新增标准化蔬菜基地3000亩、水产养殖基地8000亩、畜牧养殖区10万平方米,新发展龙头企业8家。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按照打造“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基地”的目标,大力发展高端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年内重点实施科瑞20/年系列液化天然气设备、胜利泵业高新采油装备制造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产业层次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支持天东生化、胜利软件等企业扩大产能。加大传统石化产业改造提升力度,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品向高利润、高附加值提升,全力打造生态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聚力突破发展服务业,加快传统服务业发展,鼓励蓝海集团、银座商城、胜大超市、百货大楼等知名企业连锁扩张,加快大连万达广场、宝龙城市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商业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德大、黄大铁路建设为契机,加快完善中心城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搞好景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结合“两谷两园”建设和城市片区改造,加快发展会展展览、科技信息、电子商务、社区服务、教育培训、养老服务等新兴业态,积极引进国内外企业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提升现代服务业层次和水平。

(三)着力城乡统筹,切实打造秀美宜居中心城。加强中心城建设,加快旧城片区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开工黄河路钢木材市场、文汇机关片区等地块,实施胜利大厦、辛店社区村居改造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强小城镇建设,把小城镇作为连接城乡的重要节点,重点实施牛庄、六户、胜利等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工程建设,有序拓展史口新镇区规模,加快打造龙居风情古镇,吸引镇周边村、展区村、企业职工向镇区集中。坚持统筹兼顾、适度超前,同步推进镇区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四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将城乡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加大社区建设力度,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建设改造科苑、文昌、丰泽、中山、六户5处社区服务平台,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为30个城市社区设立便民公益金。探索推行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打造“运行市场化、管理网格化、作业精细化、考核标准化”的新型城市管理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突出抓好市容环境、“五小”行业、背街小巷、交通秩序等整治工作,配合市和油田搞好西城改造,营造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扎实推进农村道路提升、绿化亮化、三堆治理、垃圾收运、村容村貌改善等工作,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实施龙居临黄大堤标准化绿化、天目山路沿线绿化工程,推进五干排、老广蒲沟、新广蒲河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四镇污水处理厂,搞好胜利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推动城乡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着力改革开放,切实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全面深化改革, 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序开展集体土地、滩涂、养殖水域、林地等使用权确权颁证,加快土地评估和交易平台建设。继续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条件。稳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完成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任务。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按时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大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力度。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积极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试点推行教育集团化办学工程,加大教师交流力度,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外贸企业支持力度,支持企业积极参加行业知名展会,扩大出口份额。加强多元化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年内重点拓展南美、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精心筹备第八届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科瑞、胜动等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承揽工程,拓展发展空间。实施“引进来”战略,鼓励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大宗商品进口,重点抓好芳烃、燃料油进口,力争实现进口大突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国际国内大企业和高端科研机构,找准与我区产业结合的切入点,引进一批“大、高、外”项目,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着力民生改善,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坚持民生优先发展理念,不断加大财政向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对上级出台的民生政策就高不就低全面落实,集中精力办好一批民生实事,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和社会满意度。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和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形势持续稳定。进一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适时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残疾人生活救助、老年人生活救助等各项保障标准,加强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让广大群众生活更有保障。继续实施教育惠民工程,进一步改善城乡办学条件。继续实施卫生强基惠民工程,搞好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建设改造,配套完善医疗设施,全面改善基层医疗条件。实施文化惠民“五个一”基础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组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发展老龄、残疾人事业,继续做好计划生育、妇女儿童、档案史志、气象、防震减灾、国防动员、人民防空等工作,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食品药品监管,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201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工作任务已经明确,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