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公开信息内容
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1月17日)
索引号: 1101-30/2016-0204007 公开目录: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6年02月04日
主题词: 发布机构: 区政府办公室 文    号: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2016年1月17日在东营区
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东营区代区长  梁润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东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东营区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抢抓机遇,奋勇攻坚,锐意改革,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激活发展要素,凝聚发展活力,全力加快发展步伐,经济总量快速扩张,质量效益明显提升。预计201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3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5.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1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50元,按可比口径,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8、2.3、1.9、1.9、1.7、1.9倍,年均分别增长13.7%、20.5%、13.2%、13.5%、10.7%、13.7%。工业总产值达到145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31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5倍、2.1倍,年均分别增长20%、13.6%。
    ——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坚持高端高质高效的发展方向,强化规划引领、载体支撑、创新驱动、项目带动,狠抓政策扶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三次产业比由“十一五”末的5.1:47.1:47.8调整到4.0:42.3:53.7。一是农业向现代化、规模化不断迈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壮大,建成现代农业园区42处,蔬菜种植、渔业养殖面积分别达到3.9万亩、5.1万亩,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发展到220万平方米。新型经营主体迅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110家、232家、63家,辐射带动农户3.1万户。全区78个农产品、6万亩生产基地通过“三品一标”产品产地认证。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投资2.9亿元实施农田水利项目17个,建设高标准农田19.7万亩。二是工业向高端化、信息化加快转型。我区成为国内知名的石油装备产业基地,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2家,建成国家级石油装备质检中心,成功举办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全面启动胜利科技创新园、石油科技馆、海关直通场站等一批高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传统石化产业加快转型,累计实施技改项目60个,淘汰落后产能15项。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1家,发明专利授权量683件,位居全省前列,我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三是服务业向新兴化、集群化跨越发展。全区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发展到364家,较“十一五”末增加176家,累计实施过亿元项目63个,完成投资214.6亿元,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区。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建成大型商务楼宇19个、280万平方米,各类金融机构发展到35家,全区AA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8个,现代物流园区发展到5个、仓储面积1307万平方米,商务服务、质量检测、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异军突起。传统服务业层次进一步提升,新增大型商场酒店12家,专业市场发展到43家,济南路、北一路等传统服务业集聚区影响力不断增强,黄河路现代服务业集聚带迅速崛起,南二路旅游要素快速集聚,龙居生态林场成为重要的旅游板块。信息咨询、社区养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坚持人的城市化和物的城市化相结合,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发展,新型城镇化迈出坚实步伐,我区城镇化率达到89.4%。一是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累计建设改造西四路、济南路、淄博路、黄河路、南一路等城市道路15条,实施泵公司、商贸园三期、新区北部、黄河路钢木材市场等片区改造项目16个,完成沙营、南王屋等旧村拆迁5个,累计开工各类商住设施53个、870万平方米,中心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40平方公里。二是城市功能更加完善。致力于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宫全部竣工,东营森林乐园、陶然公园、测井公园、民生公园投入使用,维修改造老旧小区243个、农贸市场11个。完善市政设施,新增城市公厕、垃圾转运站39座,疏通地下管网270公里,建设改造泵站7个,西城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米。全力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实施37条道路绿化工程,新增城市绿地395.9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6%。三是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探索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向镇街和油田社区派驻14支执法中队,着力构建网格化、全覆盖的城市管理格局。全力推进重点项目拆迁迁占,累计征收流转土地2.8万亩,拆除建构筑物172万平方米。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治理城市“六乱”,拆除违章建筑35.6万平方米,主干道路湿扫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50%和96%;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为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了突出贡献。四是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五年累计实施小城镇建设项目77个,新增各类商住设施145.6万平方米,四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9.2平方公里,是“十一五”末的2.4倍。史口镇成为全国重点镇、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市级试点强镇。牛庄镇成为省级中心镇、市级试点强镇。龙居镇、六户镇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农民集中居住工程9个,5320户农民搬入新居。深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建设农村道路343公里,硬化村内街巷376公里,亮化绿化村庄171个,乡道、村内主街道硬化率达到100%。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统筹推进生态绿化、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全部完成“三网”绿化任务,建设龙居、六户等三大生态林场,五年新增造林面积7.5万亩、植树750万株,林木覆盖率比“十一五”末提高4.35个百分点。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提升年、水气污染整治等专项行动,高标准实施五干排、新广蒲河、老广蒲沟综合治理工程,新建西城南、西城北等污水处理厂5座,中心城区河流断面污染指数明显下降。实施城市扬尘、燃煤锅炉、餐饮油烟等综合整治,14家重点化工企业全部完成烟气脱硫改造,取缔关停“土小”企业268家,搬迁中心城工业企业20家。圆满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
    ——油地共建成果丰硕。坚持油地融合发展,搭建合作平台,以政策和服务推动资源整合、人才流动、科技成果转化,开创了油地一体发展新局面。认真落实油地军校联席会议制度,协商解决事关区域发展的重大事项。携手推进西城建设改造,建成了一批市政道路、供暖、给排水等基础设施。胜利油田科技展览中心入驻石油科技馆,共同建设胜利科技创新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胜利大学生创业园。胜利国电三期工程第一台机组建成投用,东辛输油管线顺利完工。油地联合实施新区北部、泵公司等片区改造,推动油田改制企业退城入园。完成胜利石油管理局机关周边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深入开展油气管网库区安全综合整治,严厉打击私拉乱接、打孔盗油等不法行为。油田在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部位线路迁移改造、设施搬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油地在应急救援、拆违治乱、打霸治痞、油区治安、道路建设等方面密切配合,油地一家人、一家亲的良好局面更加巩固。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下更大力气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从346个精简到297个,完成12个区直部门整合和职能划转;减少行政权力285项、行政审批217项;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行政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制度;承接上级下放事权49项,区级下放镇街、园区事权44项。全面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到5.4万家。“营改增”改革扎实推进,区本级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全部公开。在全市率先推行征地补偿安置费用预存制度。试点推行养老院“公建民营”改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2015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610万美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5倍、2.3倍。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坚持民生优先发展理念,加大财政投入,全力实施民生工程、富民工程,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每年实施一批民生实事,区财政民生投入累计达到98.5亿元。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五保供养等标准每年都有新提高。建设改造各类保障住房1.4万套,改造棚户区1.29万户。累计投入21亿元实施教育惠民工程,新建学校、幼儿园33所,改造14所,教学设备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大力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区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建成投用,建设改造9处镇街卫生机构、84处村居社区卫生服务站室。区文体活动中心建成投用,区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创建成为国家一级馆,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电视数字化转换12.3万户。建成城乡社区服务平台63处,每年设立600万元社区便民公益金,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区数字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综治指挥中心建成启用。“六五”普法全面完成。积极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行城乡社区治安网格化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全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妇女儿童、计划生育、红十字、慈善、老龄、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民主法制、食品药品、爱国卫生、民族宗教、人民防空、外事侨务、应急管理、防震减灾、对台工作、地方史志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成绩。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我们爬坡过坎、聚力攻坚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国内经济下行,国际油价低位震荡,石油装备市场需求不足,社会消费低迷,给我们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困难。面对严峻形势,我们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积极应对,扎实苦干,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一是经济保持平稳健康运行。全面落实稳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帮助企业解难题度难关,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各项经济指标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好于预期。预计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突出项目建设的支撑和引领,积极引导和扩大社会投资,全年实施过亿元项目48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10亿元、贷款余额1462亿元,分别增长15.9%、15.4%。各项指标均保持在合理区间。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提质提速。把工业作为转型的重中之重,制定扶持政策,开展提升安全环保水平促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全区70家化工生产企业全部完成安全环保节能评级。胜利经济开发区创建省级高新区已上报省政府并即将批复,国家级高新区创建顺利推进,胜利科技创新园一期工程已建成,石油科技馆建设加快推进。启动规模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五年行动计划,胜利德润能源、山东胜软科技等3家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升级的突破口,东营万达广场、星凯全球家居广场正式开业,九州通现代医药物流中心投入运营,宝龙城市广场、海关直通场站即将建成。新增电子商务企业55家,休斯顿石油装备交易中心交易额达到420亿元。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年新注册企业4150家,胜利大学生创业园入园企业达到172家。揽翠湖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和发展农业,新增农业园区6个、新型经营主体38家,新增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3490亩,南二路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带建设全面启动。
    三是西城建设管理大框架全面拉开。2015年9月,市委、市政府调整中心城区建设管理权限,将西城的建设管理权全部下放我区。我区按照“放管结合、重心下移、权责一致”的原则,同步理顺区街(镇)城市管理体制,将一般性项目建设、次干道及街巷管理、商贸园区及市场管理等权限下放街道(镇),西城建设管理迈入历史新阶段。成立城市建设指挥部,全面实施西城项目建设,西五路北延、庐山路南延、鱼台路建设顺利推进;积极争取片区改造政策,加快推进已拆迁地块开发,新开工项目7个;坚持早下手、快行动,确定实施城建项目67个,总投资80.6亿元,项目前期工作快速推进。全面启动城市增绿计划。深入开展拆违治乱和建筑市场“打霸治痞”专项行动,拆除乱搭乱建7.6万平方米,侦破案件126起,中心城区建筑市场秩序明显改观。
    四是“三大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城市公共安全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实名制管理,配齐镇街安全监管机构和人员,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七大领域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集中行动,累计排查整改隐患5200余处,查处非法违法生产行为1300余起;安全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史口消防站开工建设,完成210处油气管线隐患整治任务,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工矿商贸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下降50%。水气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治理工程23项,完成六干排、东营河生态补水,铺设广利河应急导污管线,建成12处节制闸,辖区河流水质进一步提升;持续开展空气异味污染治理,对企业烟气治理设施实施在线监控,狠抓建筑扬尘、道路扬尘、工业扬尘整治,全面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乡村文明建设专项行动,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收集处理水平,把脏乱差整治向公路、河道、铁路沿线延伸,农村环境进一步改善;建设改造农村公路61.4公里,硬化村内街巷90.2公里,农村旱厕改造、生活污水无害化集中处理、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取得明显成效;新增市级以上文明村镇、示范村12个,我区成为全省首批“乡村文明行动”示范区。
    五是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年初确定的16个方面的民生实事全部落实。史口镇中心学校一期、黄河路街道中心学校建成启用,龙居镇中心学校开工建设。高度关注群众健康安全,组织开展新生儿健康筛查、育龄妇女“两癌”筛查、老年人免费查体等关爱活动。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0元,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5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760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800元,大病保险资金筹集标准达到人均32元。推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提高村级组织运行经费和“两委”成员补贴标准。实施住房保障和棚户区、农村危房改造,6个居民小区完成节能改造任务,新增租赁住房货币补贴501户。
    六是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一年来,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以廉政建设为根本,以作风建设为保障,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切实加强廉政教育,认真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不断加强政府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小金库”问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工程招投标“三个专项整治”活动,发现问题192起,立案9起,党纪政纪处分7人。从严执行财政预算、政府投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等制度,努力夯实廉洁从政基础。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启动“基层走亲、连心解忧”活动和“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驰而不息正风肃纪,政府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执行重大事项决策程序,严格按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履职尽责,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信息公开,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着力打造法治政府。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内经济总体下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双重压力下,全区人民奋发进取、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所有为东营区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形势仍然严峻,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稳增长促发展的任务艰巨。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很大,目前正处在新旧动力转换期,促进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氛围不浓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任重道远。西城的建设管理水平与东城相比差距明显,与生态宜居新城区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的步子不够快、力度不够大。保障民生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政府部门作风不实、效率不高、服务群众不到位,以及干部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勇于面对,真抓实干解难题,创新突破促发展,以一流的业绩谱写发展新篇章、回应群众新期待。
   
    “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国际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国内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因素增加,挑战前所未有。但我国经济形势和运行态势向上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变,全市正在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东营,中心城区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我区经过“十二五”时期的不懈努力,综合实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加快发展的基础更坚实、空间更广阔、动力更强劲,为跨越发展积蓄了力量、打牢了基础。
“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筑牢“园区、镇域”两大支撑,落实“转型引领、改革助力、社区强基”三项措施,突出“城乡一体、油地结合、生态安全、民生优先”四项原则,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新城区。
    “十三五”时期全区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坚持创新发展,建设实力中心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5%,到2017年在全省率先实现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此基础上建设更高标准、更高质量的小康社会。以创新构建产业新体系,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左右,打造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石油装备产业基地。以创新培育发展新空间,全力打造“三圈四区五带”,即城市经济核心圈、城郊生态旅游圈、高效农业辐射圈,胜利经济开发区、史口生态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中心城服务业集聚区、城南物流集聚区,济南路传统商贸产业带、黄河路现代服务业集聚带、南二路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带、广利河现代服务业隆起带、新广蒲河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带。以创新厚植发展新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胜利经济开发区创建成为国家级高新区,打造一批高端产业平台和创业创新平台。
    ——坚持协调发展,建设魅力中心城。做优城市,从战略的高度推进城市的整体开发,实施城市主干道路改造提升、城市增绿、片区开发、小区治理、集中供热等工程,完成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优化教育、卫生、文化、养老设施建设,构筑城市发展大格局,实现东城建设优化提升、西城建设跨越崛起。做强城镇,以城市化的标准建设小城镇,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强化产业带动和政策扶持,打造经济社会的强力支撑。做美农村,推动城乡资源要素均衡配置,补齐农业短板,发展现代农业,突破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薄弱环节,全面完成农村公路网化工程和村内街巷硬化工程,改善村庄面貌,打赢农村扶贫攻坚战,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城乡互动互促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心城。走生态优先、绿色惠民的发展路子,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严控增量、削减存量,持续治理水气污染,抓好重点河流治理,完成城市居民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实现污水达标排放。狠抓大气污染源头治理,不断增加“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实施中心城三年增绿计划,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林木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9.6%、50%。
    ——坚持开放发展,建设活力中心城。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推动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宏观改革举措,立足区情实际,稳步推进城市管理、财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微观层面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加快推动对外贸易优化升级,鼓励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充分发挥海关直通场站、保税仓库、行业展会等高端平台作用,积极创建东营自贸区南部分区。壮大石油装备等出口主导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2020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7亿美元。
    ——坚持共享发展,建设幸福中心城。高标准落实各级民生政策,进一步提高我区社会保障救助水平,走在全市、全省前列。回应群众关切,每年实施一批民生实事,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高度重视残疾人、五保老人、零就业家庭、失独家庭等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让困难群众吃得饱、穿得暖,活得有尊严,过得有奔头。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高标准建设一批中小学、幼儿园,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建设改造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医疗装备水平,为群众提供便捷满意的医疗服务。
    各位代表,实现“十三五”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正确的工作导向,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是坚持打基础、谋长远,抓好事关东营区发展的大事要事。始终把科学务实作为工作主基调。坚决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在结构调整、城市建设管理、城乡统筹、生态建设等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上,实事求是上项目,遵循规律促发展,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二是坚持惠民生、解民忧,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难事实事。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牢牢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牢牢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投入更多财力,集中解决一批难事实事,让群众拥有更多更高水平的获得感、幸福感。三是坚持聚民智、汇合力,激活推动发展的资源要素。始终把凝聚合力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找准各级政策与东营区发展的结合点,努力争取支持。全力做好对油田的生产生活服务,以服务吸引油田科技、人才、产业等要素集聚,以服务增强油田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坚持不懈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不断增强推动发展的动力活力。四是坚持高境界、高标准,提高发展的质量层次。始终把争创一流作为工作的根本追求。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勇于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不断开拓发展新空间。坚持高点站位,在黄蓝国家战略、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美丽幸福新东营等大局大势中谋划东营区发展,努力攀登发展新高度。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政府工作,不干则已,干就争一流、出精品、树标杆,全面提升发展新境界。
    各位代表,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到“十三五”末,全区生产总值将突破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0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8933元、25000元,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显著增强,一个生态宜居、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新城区将在黄河三角洲蓬勃崛起。只要全区上下、油地军校、社会各界凝心聚力、开拓奋进,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

    2016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我们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科学判断形势,准确把握大局,奋力攻坚克难,努力夺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进出口总额、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新跨越
    (一)做大做活现代服务业。把服务业作为城市经济的第一主体,制订扶持政策,强化载体支撑,全面提档升级,着力打造城市经济核心圈。一是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城南物流集聚区建设,建成启用海关直通场站、红酒保税仓库,发展壮大一批现代物流企业,打造黄河三角洲物流中心。以黄河路为轴线,以东营商贸园为核心,加快推进东营万达广场、宝龙城市广场、东营城市主人、冠成国际商业广场等大型城市综合体和商务楼宇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商务会展、总部经济等,打造现代化、高端化的黄河路现代服务业集聚带。加快推进胜利科技创新园、石油科技城、胜利大学生创业园、万方绿营等载体建设,推动研发设计、科技咨询、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等优质资源集聚,培育科技服务新高地。全面提升南二路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带层次水平,健全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功能,争创龙居森林旅游度假区AAAA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打造中心城精品旅游线路;加大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资源整合和品牌推介力度,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区域旅游集散中心。二是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发挥休斯顿石油装备交易中心、食尚粮油食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膨胀电商规模。发展壮大服务外包业,支持科瑞集团、胜利软件、森诺胜利工程等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培育发展养老、家政、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三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进一步优化济南路、北一路、东营商贸园等服务业产业带的商业布局,提升规模层次,巩固西城的传统商业中心地位。支持蓝海、银座、鲁百等大型餐饮零售企业发展线上线下营销交易,加快传统服务业企业转型发展步伐。积极发展工业地产、创业工场、养老地产等新兴地产模式,引导房地产企业通过PPP模式参与城市建设开发,积极落实去库存政策措施,推动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做优做强新型工业。把工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推动产业调整,着力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一是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落实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制订实施细则,构筑完善的政策体系。运用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技改项目21个,促进石化产业清洁化、循环化发展。深入开展提高安全环保水平促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严格实施“三评级一评价”,发展壮大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关闭淘汰一批。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利源环保25万吨脱氢装置、天宇石化碳四深加工等11个项目建设。二是重点发展石油装备产业。引导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走产品高端化、市场多元化路子,实现顺势转型、逆势发展。重点实施利丰石油环保装备制造、方兰德高端配件加工基地等9个项目建设。精心筹备第九届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坚持定向发力,加快实施博奥奇新材料、天东制药二期等6个项目,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三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快胜利经济开发区高端平台建设,启用胜利科技创新园一期,开工建设生物科技产业园。实施史口生态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水系、道路等配套工程,引导园区外化工企业入园集聚发展。有序推进胜利经济开发区和史口生态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差异化布局、一体化发展。四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海科研发中心、德仕化工采油技术研究院、科瑞研发总部等综合研发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桥梁作用,加快推动油田科技成果在地转化。
    (三)做精做特现代农业。把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编制发展规划,制订扶持政策,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流转,着力发展规模农业、精品农业。依托城市、服务市民,环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重点抓好南二路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带、西郊休闲观光湿地等特色区块建设,打造城郊生态旅游圈。积极发展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示范带动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实施水利基础设施、3.5万亩高标准农田等重点建设项目,打造高效农业辐射圈。全年新增农业龙头企业5家、家庭农场10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新增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3000亩。加快实施一批产业化扶贫示范项目,确保完成精准扶贫任务。
    二、坚定不移做好城市工作,提升城市发展新高度
    牢记建好城市、管好城市的重大责任和主体担当,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和美好向往作为城市工作的核心,按照“生态家园、区域中心”的定位,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从重大问题入手,尊重规律、长远规划,完善功能、统筹推进,全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引擎。
    (一)建好城市,构筑精品城市新框架。以“精品城市”的理念建设城市,以“疏”为主、多拆少建,先急后缓、补齐短板,全面实施一批重大城市建设项目,打响城市建设攻坚战。实施西一路、西二路、庐山路配套建设工程,配合搞好西一路北延、天目山路北延和德州路贯通工程,超前运作北二路畅通工程,打开西城北部区域发展空间,推动北部油田社区融入中心城。启动燕山路南延工程,实施南一路快速路工程,完善胜利经济开发区路网框架,增强西城南部区域产业承载力。实施西五路、胜普街、淄博路、海通路等维修改造和现河路西延工程,打通云门山路、玉山路等断头路,全面提升西城西部区域路网。完成新区北部、新区西部、黄河路钢木材市场、宝龙城市广场周边等重点区块路网建设,实施一批背街小巷改造项目,完善西城东部区域路网体系。统筹搞好小城镇道路、供电、供气、供热等综合配套,抓好镇域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承载力、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管好城市,塑造宜居城市新形象。坚持文化与文明并举、管理与服务并重,致力于文化建设、文明提升、精细管理、贴心服务,努力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突出油城文化、黄河文化、生态文化、吕剧文化特色,加强文化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独具历史传承的城市精神。强化文明习惯的养成和引导,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市民素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以区数字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为载体,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拓展民生智慧应用,着力建设智慧中心城。把城市管理作为提升城市品质的基本任务,以精细化为目标,以严管严治为手段,提高管养标准,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区级统筹、分级负责的城市管理新格局。投资1500万元购置作业机械,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0%,新建一批垃圾转运站,实现城市垃圾日产日清、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加强东营森林乐园、黄河文化公园、陶然公园等城市公园规范管理,为市民休假休闲提供精品空间。实施西二路、西四路、荷泽路等重点路段的导污管网建设改造,完善淄博路、胜普街、宾安街等路段路灯设施。全面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突出整治城市“六乱”,加强对餐饮油烟、占道经营、户外广告、城市“牛皮癣”等问题的集中整治,不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开展拆违治乱专项行动,全面排查,坚决依法全部拆除,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
    (三)经营城市,实现城市经济发展新突破。突出中心城区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都市产业,以及与城市经济同步发展的现代农业,构建城市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把片区开发作为发展城市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坚持走“板块经济、区块开发”路子,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年内完成胜利大厦、银座中心店等片区的拆迁任务,推动油城广场、中心医院、泵公司、物资总库、现河新海兴达等片区搬迁改造。启动新区北部片区辛镇村地块、黄河路钢木材市场、文汇机关等区块开发,集中打造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和商务楼宇集群。积极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年内完成刘家、辛店等村居拆迁,实施官屋、东营、耿井等村居安置房项目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的居住生活条件。
    三、坚定不移实施“三大专项行动”,增创加快发展新内涵
    以“三大专项行动”为抓手,强化责任落实,突出重点领域,抓住关键环节,实施攻坚突破,确保全区生产安全、生态安全,不断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城市公共安全提升专项行动。持续以高压态势推进打非治违,扎实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加大财政投入,配强配齐执法装备,全面增强执法监管能力。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重点项目,建成史口消防站、西五路消防站,完善西城消防设施,打造商河路消防安全示范街,推进原油库周边安全隐患整治。实行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突出抓好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推动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水气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河流污染治理,重点实施西城南部路域雨污分流改造、五干排老广蒲沟水质提升、西城北部河流沿岸排污口封堵等工程,大幅提升河流水质;建成胜利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牛庄镇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配套截污导污管网,全面提升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大气污染防治,狠抓源头管控,重点开展燃煤污染、工业污染、城市扬尘、机动车废气等专项整治,推进9家重点企业锅炉改造和15家化工企业异味整治,有效改善中心城空气质量。乡村文明建设专项行动。继续深化以清脏治乱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机制,建成一批典型示范村。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设施建设,修建农村道路120公里,硬化村内街巷80公里,亮化绿化村庄121个,改造旱厕2524户。新建改造村文化广场152处、村文化大院79处,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四、坚定不移提升生态绿化水平,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
    把生态绿化作为重大的发展工程、民生工程,全力打造园林式城市、田园式农村。精品化实施城市绿化,推进南二路、东二路、西一路、西二路、西五路、天目山路、高速公路生态廊道等重点路域绿化和城市绿道建设,提升城市主出入口绿化档次;绿化提升耿井片区、胜利花苑片区、新区西部片区等重点区域,实施东营森林乐园二期工程,精心打造10处街头游园;规划建设城西防护林,配合推进城北、城南防护林建设;补植小块绿地,提升城市公园、道路节点绿化水平,抓好565万平方米绿地的管护,加快形成功能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高标准实施德大铁路、淄东铁路、东郑国道、辛河路等交通干道绿化工程,适地适树推进农村林网建设,加快支脉河、武家大沟、四干渠、五干渠、新广蒲河等重点河道绿化,抓好镇驻地、村居、企业绿化,确保全区60%的村居达到绿化标准,50%以上的村居建成围村林,创建一批绿化模范镇、模范村,全面提升农村绿化水平。
    五、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增添科学发展新动力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加快建立区和镇街事权财权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全面推行预决算公开。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全面推动不动产统一登记。进一步简政放权,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试点,探索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的路径和办法。努力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快石油装备企业对外合作、境外投资和产品出口。实施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不断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加快规模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步伐,积极对接资本市场。把招商引资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转变招商方式,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资本、品牌和技术对接,运用好并购、融资租赁等新的招商方式,吸引更多的大企业到东营区投资发展。突出招商重点,依托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片区、重点企业,加强与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高端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高端项目和优秀人才,增强发展的外生动力。
    六、坚定不移促进油地融合,拓宽一体发展新空间
    牢固树立“油地一家人”理念,把中心城作为一个整体、油地作为一家,促进经济社会一体发展。一是共促经济发展。全力服务油田生产开发,互相支持、优势互补、共克时艰。做好油地科技结合文章,加快胜利油田科技展览中心入驻石油科技馆步伐。支持油田大中专毕业生到胜利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发展。联合搞好油田闲置土地的整合开发,支持油田改制企业退城入园。加快推进国电三期、热电联供中心供热管线敷设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配合支持油田“四供一业”改革,在更广深度和更高层次上推动油地产业融合、资源整合,实现合作共赢。二是共建美好家园。积极推进油田片区改造,大力支持油田居民小区建设,联合开展水气污染整治、拆违治乱专项行动。携手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联合开展城管执法,加快实施油田办公区、居民小区改造提升,密切配合推进西城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油地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三是共保一方平安。严厉打击打孔盗油、破坏油田生产设施、扰乱油田建设施工等违法行为,集中整治私拉乱接、油气管道占压等问题,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油区。
    七、坚定不移改善民生,实现人民生活质量新提升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年内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300人。加快推进区一中北校区、区三中南校区及北校区、区实验学校西校区、东城胜景学校、惠州小区幼儿园等25个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实施4镇卫生院建设改造工程,新建6处村卫生室。全面落实“二孩”政策,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服务水平。实施新一轮全民健身计划。关心支持妇女儿童、慈善、老龄、工会等事业发展。积极做好双拥共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防震减灾、外事侨务、民主法制、史志档案、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建筑市场“打霸治痞”专项行动,启动“七五”普法,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全力维护中心城区和谐稳定大局。
    各位代表,围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我们将集中力量办好十项民生实事,不断增进群众福祉。1.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救助标准。70至74岁、75至79岁、8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救助金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800元、1000元、1500元。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8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200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7300元。将一级、二级残疾人生活救助金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00元、170元,新增三级救助金每人每月80元,实施一批残疾人救助帮扶项目。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30元。按照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为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建立农村低保“两癌”患病妇女救助专项资金,对低保患者按照每人每年5000元标准予以救助。发放租赁住房货币补贴530户。2.鼓励扶持创业。构建创业培训网络,创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和创业型镇街、社区。3.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向10个镇街、3个农产品批发市场、100家中小学及幼儿园食堂、区级监管机构配备食品安全快检设备。4.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区、镇街文化设施配套提升工程,开展群众广场文化活动、标准化放映工程,落实村居、社区文化管理员财政补贴。5.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水平。实施区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二期项目,为区、镇卫生机构配备医疗设备。6.提升社区便民服务水平。启用西范、油郭、龙居镇展区等8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新建改建42处城市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试点推行政府购买社区社会服务,继续实施社区便民公益金项目。7.关爱未成年人。为全区6-15岁留守、流动和贫困青少年开展爱心计划和关爱行动,免费提供课业辅导、亲情陪伴、心理咨询等服务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心理抚慰等知识培训。开展少年儿童未来启蒙行动,实施奖学计划,免费举办夏令营。为适龄儿童免费预防龋齿。8.提升计划生育家庭保障水平。免费为辖区常住人口新生婴儿进行健康体检,为在孕妇女进行产前检查,为辖区老年人进行6+1健康查体,为独生子女家庭投保意外伤害保险。9.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区农业灌溉水费补贴提高到300万元,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全覆盖,对部分村居进行饮水安全提升,实现天然气镇镇通。10.对40个老旧住宅小区进行改造提升。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将主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构建法治型、效能型、服务型和清廉型政府,奋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一是强化法制意识,依法行政。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不断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确保科学民主决策。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强化行政问责,促进公正文明执法。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开放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二是强化执行意识,高效施政。不断拓展和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把政府职能的转变真正体现到抓落实、谋发展上。大力实施政府提速工程,进一步转变文风会风、政风行风,不断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全面落实“一线工作法”和“现场办公制”,把政府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一线、项目现场,敢于直面矛盾,勇于破解难题,全面提升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对政府确定的每一项工作,都明确任务、分解责任、跟踪问效,确保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三是强化服务意识,为民勤政。把满足群众需要、实现群众愿望、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不断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拓宽和畅通联系群众渠道,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不断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使政府工作更得民心、顺民意。创新服务群众方式,深入开展“基层走亲、连心解忧”活动和“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全面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四是强化纪律意识,从严治政。把从严治党与政府自身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讲政治守规矩,认真贯彻上级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权力运行的监督,坚决查办违法违纪案件,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厉行勤俭节约,降低“三公”支出,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区人民政府的光荣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凝心聚力,振奋精神,攻坚克难,为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新城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