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办事服务>>投资兴业>>投资指南>>正文
东营市新旧动能转换暨医养结合五年发展规划(2017-2022年)
发布日期: 2017/12/13 09:14    



一、我市医养结合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6年12月31日,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到40.38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0.1%。预计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占人口总数的23.24%。我市自2001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是全省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最晚的一个城市,自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
我市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农村和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享受相同的补助,以此引导养老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养老服务均等化,实现了在农村养老扶持政策上的突破,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到目前为止,已经建成农村幸福院203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4处,这些农村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小型多样、就近方便,为社区内的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空巢、独居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健身康复、休闲服务等日间托养服务创造了条件。2016年,我市抓住东营区全省社区治理暨养老服务创新实验区为契机,积极探索社区居家机构一体发展的社区综合养老服务模式,重点培育“亲祥源”养老服务品牌,建设了运兴、明月两处示范点,打造了“嵌入式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新模式。5处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24处乡镇敬老院,软件硬件设施逐步完备,公办示范性养老服务机构网络初步成型。东营老年乐园、东营爱德护老院、垦利康力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管理运营规范有序。河口区仙河镇欣海养老院、广饶县大王镇爱心之家老年公寓、垦利县左一村等部分有条件的村居社区建设的中小型养老机构蓬勃发展。揽翠湖老年公寓、利津健民老年医疗护理中心等项目已建成或正在建设,养老机构民营跟进异军突起,这些养老机构建成后将形成大、中、小型结合,高、中、低档齐全,体现城乡不同特点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样式的养老机构网络,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市委、市政府在金湖银河片区规划建设一处集养老、医疗、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养老社区,建成后将为老年人提供安全、方便、舒适的服务,还可以辐射周边,发挥教育、培训、标准、示范功能,成为对接协作京津冀经济圈的重要平台。
截止目前,我市各类医院核准床位总数10672张,注册医师数4086人,注册护士数5868人,开设老年病科的医院共3家(东营市人民医院、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东营区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医师共31人,占全市各类医院医师总数的0.75%,老年病科护士共45人,占全市各类医院护士总数的0.77%;老年病科年诊疗人次31011人次,老年病科年住院人次2813人次。全市共八家医院设立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年诊疗人次10709人次。全市医院共设置养老床位420张,入住老人232人,占比55.2%。全市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核准床位总数2164张,注册医师数1385人,注册护士数1296人。全市开设康复科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共10家,康复科医师共13人,占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师总数的0.94%。
近年来,卫生计生部门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将老年人等纳入服务重点。2012年我市在城市和农村分别启动实施了家庭医生式服务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各县区结合实际,积极推进,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截止6月底,全市共签约60岁以上老年人1.0版本(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和2.0版本(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4.3万人,签约率10.75%。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 基层医疗机构规模小、人员少与综合医院患者多、压力大的矛盾并存。综合医院目前承担的医疗救治任务繁重,特别是县级以上医院大多数“人满为患”,没有更多的精力开展养老服务。同时老年人康复、护理、日间照料等服务收费标准较低,政府补贴力度不够,而且存在医患关系、医疗纠纷等潜在风险,导致医院开展养老服务工作积极性不高。各基层医疗机构整体情况是规模小、人员少,且人员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专业人员缺乏,影响了养老服务工作开展。
2、入住养老院的观念没有形成,特别是农村居民,传统观念往往将送老人进养老院常与子女不孝联系在一起。对子女来讲,送自己的父母到养老院等机构养老是不光彩、丢面子的事情,家庭养老的观念在老年人群中依然根深蒂固。养老院住院老人少,没能形成社会普遍认可的氛围;养老院收费低难以为继,收费高无人入住;养老护理人员缺乏,难以留住专业人才,都直接影响医养结合养老工作的探索和推进。
3、政策突破困难。签约式家庭医生和家庭病床机制需要医保支撑和财政支持,当前各地医养结合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缺少上级政策支持,仅靠市卫生、民政、人社等单方面的政策又难以实现突破。如签约服务费问题、家庭病床费用报销问题;如医养结合敬老院因为病床与养老床难以实现相互转换,给老人看病、养老都带来不便,做不到养老、看病“不出门”。
4、政策乏力,市场引导力度不够。我市相比较青岛等其他地市在医养结合方面缺乏有力的政策引导,医保报销范围小,政府补贴项目单一,没有专门的医养结合报销、补贴等政策,致使各类资本面对医养结合前期高投入望而却步,政府对市场的引导导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同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属于新兴产业,上级没有专项资金和项目支持此类医养结合型机构建设,县级财政用于医养结合经费压力较大。
二、未来五年新旧动能转换医养结合发展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为目标,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格局为依托,以分类有序推进医养结合为着力点,采取政府主导、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多方参与等措施,着力解决老年人养护与健康管理、常见病就医用药、医护人员不足、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等突出问题,有效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与养老服务对接,切实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努力使之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健康养老服务。
(二)目标任务。到2018年,全面落实《医疗养老结合基本服务规范》(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促进医养结合服务制度化、规范化, 探索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时,为其提供医疗服务、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入住养老机构和居家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和长期护理服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探索发展面向基层的在线远程诊疗系统,形成规模适度、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到2020年,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面向居家养老老年人广泛开展医疗护理服务。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部60岁以上老年人。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基本适宜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三)战略定位。到2022年,力争把我市打造成居家养老全覆盖、社区日间照料为支撑、高端养老做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新型医养结合示范区,全面实现城乡社区医养结合网络资源共享互联,家庭签约医生全覆盖,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优势有效对接。引进社会资金建设一批高端医养结合项目,充分发挥我市区域优势,在全市范围内打造高端养老产业园区。
   三、五年规划发展方向
(一)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方面。统筹设置医疗设施与养老设施,推动老年人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的有机衔接。简化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以及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等老龄型医疗机构的立项、开办、职业资格、医保定点等审批手续。支持公办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医养合作,建立对口支援、绿色通道和双向转诊联动机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设置核定床位数10%的老年病床,做好老年人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支持社会资本举办护理院、康复医院和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机构。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加快推进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医疗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鼓励民营医院、一、二级医院、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油田基层医疗机构转型或增挂、增设护理院,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养老机构床位补贴政策。推动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100张床位及以上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应单独设置卫生所(医务室);100张床位以下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和助养型养老机构可单独设置卫生所(医务室),也可与周边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合作。支持医疗卫生资源进入社区和居民家庭。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应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加强合作,逐步实现资源共享。
(二)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老中的优势。传统中医药既可以治病,又可以保健,在医养一体化方面优势非常明显。坚持养老与养生相结合,将中医药养生保健和“治未病”理念融入养老全过程。建立中医药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加强养老护理人员中医药技能培训,推广中医药健康养老知识和产品。推动中医医院(中医科)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之间的深层次合作,积极发展养生保健、康复服务,并延伸提供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
(三)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老年人经济支付能力的支撑,有赖于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健全。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做好与医保政策的有效衔接,发挥医保基金效益,形成个人、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的合力,缓解失能老人护理费用支出压力。
   (四)健全医疗保险机制。对于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条件的,可申请纳入定点范围,在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就医的住养参保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执行;对在养老机构内长期卧床老人可按规定申请家庭病床并享受相应待遇。完善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建立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
   (五)构建养老护理培训平台。开展养老护理教育服务,建立养老护理培训平台,开展教育、培训及资格认证服务。构建科学的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养老护理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及资质认证工作。对养老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促进养老从业人员的技能持续提升,以及职业资格的标准化认证。积极推动地方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地方养老服务岗位专业标准和操作规范,对老年人护理服务、护理人员配置、护理管理体系等内容进行明确分类,对每项具体要求内容提出详细的定性和定量操作指标。
(六)推进“互联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技术在健康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打造“互联网+医联体+养老机构”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移动医疗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的家庭医生实时在线系统,每日更新老年人健康管理档案信息,随时监控居家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高血压、糖尿病、心脏功能监测,对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实施紧急救援和转诊服务。整合资源,实现老年人生活信息和医疗信息共享利用,为老年人提供远程健康管理、健康指导等服务,做到急症早发现、早救治。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视频诊疗服务,探索可持续运营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七)推进旅游养老和医疗保健养生服务相结合。充分发挥我市区域优势,创新服务模式,推进医疗保健、中医药健康服务等与我市各类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特色旅游养老模式,建设一批符合我市大湿地、大水域等特点的高端旅游养老项目,提高休闲旅游居住养老对老年人的吸引力。鼓励各县区与有实力的旅行社联合发展特色医疗康复保健、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推出中医药健康旅游主题线路。
四、我市新旧动能转换医养结合功能布局
根据各县区、各开发区区位优势,合理布局我市医养结合功能区。东营区、广饶县、利津县重点建设围绕大型医疗机构,辐射社区、街道的居家养老功能区,功能区依托医联体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到家庭,社区日间照料、基层家庭签约医生全覆盖,力争实现医疗保健、小病就医不出社区,大病就诊方便快捷、报销比例保障得力;河口区、垦利区、东营开发区重点打造高端旅游休闲养老基地,充分发挥这三个区的大水面、大湿地、大空间的区位优势,建设一批高端养老产业项目,重点发展旅游养老项目,扶持一批医疗机构参与新兴旅游项目发展,推动功能区形成特色,提升规模,打造全省一流旅游休闲养老功能区。
五、探索医养结合产业新格局
发改、卫计、民政等部门要加强行业发展规划引导,探索我市医养结合发展新格局。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三个原则,一是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上规模、有特色的护理、康复等专业机构;二是遵循结合现有机构发展新兴产业格局,引导新设置医疗或养老机构靠近现有的养老或医疗机构发展建设,以便形成功能互补,便捷服务的空间格局;三是强化功能区分新格局,充分发挥各医院优势学科特色,引导各医疗机构打造慢性病、老年病、老年中医保健等特色区位格局。
   六、汇聚新旧动能转换新动力
(一)创新引领动能转换。创新医养结合模式,强化宣传引导,打破传统的观念束缚,解放思想,引进国内和国际上先进的医养结合工作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医养结合动能转换中的潜在动力,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发挥互联网信息扁平化传播的优势,引领医养结合动能转换舆论,改变传统养老观的束缚,提振各类资本对养老产业预期,实现创新引领动能转换。
(二)改革激发动能转换。打破政府传统养老结构模式,推倒各部门政策壁垒,坚持以人为本,把老年人的切身需求作为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激发传统养老产业旧的动能转换到医养结合新的发展动能上来。
(三)开放助力动能转换。要充分相应市委、市政府大开发、大招商的理念,不局限于小的眼前的短期利益,要从长远发展着手,推动大项目、回报周期长的项目落地,要立足自身放眼全世界,以开放的姿态吸纳成熟的养老发展模式,抵制故步自封,用开放的姿态助力新的动能发展。
七、夯实动能转换新支撑
(一)建设医养结合人才培育体系。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开展多层次的养老护理培训教育,鼓励和扶持我市所辖院校开设养老服务专业,投入相应资金;与国内知名医学院校开展战略合作,让我市医养结合从业者走出去学习,探索管理输出新模式,把好的医养结合团队请进来;出台相应政策,鼓励青年人从事医养结合养老工作,提高医养结合养老产业从业者社会地位,实现能培养人、能留住人、能发展人的人才培育体系。
(二)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切实履行职能,卫生、民政、发改、社保、财政等多部门分别针对医养结合给予政策支持。发挥医保基金的支撑作用,做好与医保政策的有效衔接,缓解失能等重点老人医疗、护理费用支出压力。发挥财政的托底作用,给予签约等服务的财政支持,引导老年人主动签约,提高签约积极性,用较少的资金激发老年人医养结合的健康养老需求。
(三)加强规划引导。统筹设置医疗设施与养老设施,推动老年人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的有机衔接。简化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以及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等老龄型医疗机构的立项、开办、职业资格、医保定点等审批手续。支持公办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医养合作,建立对口支援、绿色通道和双向转诊联动机制。在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原则下,支持社会资本举办护理院、康复医院和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机构。鼓励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或增挂、增设护理院。支持医疗卫生资源进入社区和居民家庭。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应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加强合作,逐步实现资源共享。
八、涉及长远的重大政策和项目
(一)远景规划。着力推进医疗保健、教育培训、文化创意、会议会展、医养结合等养老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和管理,加快完善养老经济发展的各项配套服务和集散功能,把健康养老经济建设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推动东营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争取通过10年努力,使东营市区成为服务全市、带动周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服务能力、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的全市养老经济发展核心区和基地,建成较大规模、较强影响、较高品质的养老产业集群,打造国内知名的“养生福地、养老乐园”。
(二)项目支撑。重点发展养老医疗与健康管理业、养老教育培训业、养老文化业等行业。市卫计委和市民政局重点引进实力雄厚的医疗集团进驻我市具有合作需求医疗机构,积极兴办以老年人健康管理和老年病医疗护理为特色的大型老年公寓,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健康管理、一般医疗、医疗康复和临终关怀等服务,成为我市医养结合养老示范机构。揽翠湖老年公寓、利津健民老年医疗护理中心等项目大力引进社会资金开发建设养老城、养生中心、养老康复护理中心、老年公寓。重点建设金湖银河片区养老、医疗、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养老社区。依托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类健康体检中心联合社区及第三方资本,打造覆盖全市社区、乡村的社区居家养老体系。
1、东营市养老服务中心。市养老服务中心位于金湖银河片区,占地50亩,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设计养老床位500张,功能设置为办公培训区、综合护理区、交流活动区和生活休闲区,主要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重点开展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救援,同时兼具示范、辐射、带动、培训功能。项目总投资:1.5亿元,合作方式为PPP模式。
2.河口区孤岛槐树林温泉旅游区项目。该项目位于东营市河口区孤岛镇以北,项目重点开发温泉度假、休闲养老、体育健身、会议培训、农业体验、旅游地产六大产品。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由北京世纪唐人规划院和上海同济规划院合作编制景区总体规划,合并军马场农博园景区,共占地1.9万亩,构建“一带一轴一体两翼”的空间发展格局,通过招商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开展黄河入海口北岸一流的游客服务中心、黄河口生态旅游和休闲养老基地项目,与二级以上医院建立合作机制,为旅居老年人提供急诊急救、康复保健、中医养生体验、中医药健康服务等健康旅游养生服务,打造我区的休闲养老品牌。依托万亩槐林和湿地公园为载体,以及利用林区立体气候等条件,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创新开发森林养生养老基地、森林理疗、森林运动养生等生态休闲养生林业项目,打造国内高端的林业休闲养生中心。
3.河口区湖滨新区项目。该项目空间结构为“一湖,两心,一带,多组团”。南北长约4730米,东西长约2970米,规划面积约1236.2公顷,其中建设用地规模为961.25公顷,占总用地的77.76%;水域和其他用地为274.99公顷,占总用地的22.24%。湖滨新区重点打造区块为核心区城市景观,这是一个现代、时尚、充满活力的办公、生活、文化、教育、休憩汇集于此的区域,划分为都心商务区、国际社区、滨湖尚居、东岸商业区四个分区,包括地标性大厦、中央公园、图书馆、文化馆、滨水酒店等标志性建设工程。同时,为提高城市景观,沿湖布置了石油文化运动公园、健康岛、市民公园、黄河文化广场、步行商业街、海洋文化公园、湿地主题公园、生态论坛、国宾馆九个湖滨特色节点。努力建设成为黄河三角洲北部区域服务中心、黄河三角洲滨水休闲产业示范区。
   4.河口区“健康养老颐养中心”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20亿,供养床位2000张以上,内部形成医疗与养老有机结合体制,共享共赢,服务群体定位在国内外老年人,以满足本地需求为基本,辐射亲缘、情缘、业缘相关群体及其他休闲度假队伍、康体养生的消费群体,提供候鸟式养老、养生、保健、养心、康体、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等服务项目,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变为现实,提供老年人宜居宜养、宜医、宜乐、宜学、宜游的环境,为国家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制定的依据和标准。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高等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为主要依托,把握“老龄社会到来”的时代趋势,完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体系,立足各个区域的自身特点和优势,有机整合以上养生养老服务业特色项目,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休闲娱乐、医疗养生、健康管理以及休闲养老房产等休闲养生产业。
5.垦利区国际健康庭院颐养小镇项目。该项目拟投入资金总额约50亿元人民币,建设养生健康养老示范区、乡村度假庭院酒店、休闲美食特色商业街、颐养私家庭院、养老养生公寓、医院及老年活动中心、康复养生活动馆、康体中心、健康休闲活动中心、疗养会所、运动广场、休闲活动区、生活服务区及辅助和公用工程区、夕阳余热回归社会产业体验区。该项目将打造成集养生健康养老示范区、养老养生公寓、医院、夕阳余热回归社会产业体验区等为一体的养老休闲小镇。

关闭窗口